您现在的位置:首页 > 职场快讯 > 职讯 >

2021江苏泰州兴化市事业单位引进高层次和急需紧缺人才教师40名公告

来源:华图教师网 | 发布时间:2021-11-16 23:42:42 |  访问:874

为全面贯彻落实人才优先发展战略,加大事业单位优秀人才引进力度,为兴化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有力的人才支撑,根据《兴化市事业单位高层次和急需紧缺人才引进实施办法》(兴人才办〔2021〕6号),现将兴化市2021年度事业单位高层次和急需紧缺人才引进有关事项公告如下:

一、引进人才数量

计划引进事业单位高层次和急需紧缺人才117名。

二、引进对象条件

(一)基本条件

1.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,遵守国家法律法规,有良好的品行和职业道德,具有正常履行岗位职责的身体条件。

2.符合《兴化市事业单位高层次和急需紧缺人才引进实施办法》《2021年兴化市事业单位高层次和急需紧缺人才需求目录》(附件1)所规定的资格条件和岗位要求。

3.事业单位引进的高层次和急需紧缺人才,原则上在35周岁及以下,全日制博士研究生人员年龄不超过40周岁(含40周岁),引进副高职称人员年龄不超过45周岁(含45周岁),引进正高职称人员年龄不超过50周岁(含50周岁)(岗位目录另有要求的,以岗位目录为准)。年龄计算时间截止到人才正式报名当月。

(二)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人员,不得报名

1.正在接受纪检监察机关、司法机关立案侦查、审查的人员;

2.受党纪政纪处分尚在影响期内的人员;

3.因犯罪受过刑事处罚的人员和被开除公职的人员;

4.被辞退的国家机关、事业单位公职人员;

5.入职前未取得毕业证和学位证、获得相关资格及证书的人员;

6.按照法律法规或相关规定不符合引进要求的其他情形人员。

已在我市辖区内机关事业单位工作的在编人员,不得报名兴化市事业单位高层次和急需紧缺人才需求岗位。

三、相关待遇

引进的人才除享受国家和地方规定的事业单位人员薪酬待遇外,还可享受兴化市相关人才政策方面的优惠待遇,主要包括生活补贴、住房保障、配偶及随迁家属就业安置、子女入学、职称评聘待遇等。

(一)生活补贴。全日制博士研究生(正高职称)给予每年2万元生活补贴,全日制硕士研究生(副高职称)和教育卫生领域引进的国内“双一流”建设高校全日制本科毕业生给予每年1万元生活补贴,上述补贴共发放3年。

(二)住房保障。引进人才在本地没有住房的,可申请免费入住人才公寓。人才本人购房自住的,全日制博士研究生(正高职称)、全日制硕士研究生(副高职称)、“双一流”建设高校全日制本科毕业生可分别享受10万元、6万元、5万元购房补贴。

(三)配偶及随迁家属就业安置。坚持双向选择为主、统筹调配为辅的原则,对于有编制人员,本着人员身份不变、对口的原则进行安置;对于没有编制人员按就业扶持政策积极妥善安置。

(四)子女入学。引进人才随迁子女入托及义务教育阶段入学,可结合本人意愿、居住地址等情况,由教育行政部门负责统筹安排到相应学校(幼儿园)就读。高中转学的,按原就读学校类别,优先安排到相应普通高中就读。

(五)职称评聘待遇。高层次人才原在外地获得的专业技术资格予以确认,在岗位数额内优先聘任,岗位数额已满的可以申请特设岗位。硕士研究生毕业后从事本专业技术工作满2年且业绩显著的,可初定中级专业技术资格。

对引进的教育类高层次人才,除上述优惠政策外,根据《兴化市优秀教育人才奖励办法(试行)》(兴教〔2021〕88号),可给予最低6万、最高20万元的一次性奖励,以及规定的其他相关奖励。

推荐阅读:

教师招聘资格审查

教师招聘面试时间

教师招聘面试技巧

教师招聘资格复审名单

责任编辑:张欣

热门标签:泰州教师招聘公告

<上一页12下一页

推荐:更多2021江苏泰州兴化市事业单位引进高层次和急需紧缺人才教师40名公告 请关注 今日招聘官方微信公众号

注:本站稿件未经许可不得转载,转载请保留出处及源文件地址。

【 责任编辑:今日招聘 】

版权与免责声明

【1】凡本网注明"来源:今日招聘"的所有文字、图片和音视频稿件,版权均属于今日招聘网,转载请必须注明今日招聘网,违反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。

【2】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的作品,是本着为求职者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,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,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。其他媒体、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,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来源,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。

【3】如涉及作品内容、版权等问题,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。

未经招聘网同意,不得转载本网站之所有招工招聘信息及作品 | 招聘网版权所有 2007-2018 |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2895号

网站经营许可证:浙B2-20080178-14 公司招聘招人好网站,就在招聘网 人力资源服务许可证 备案号:浙B2-20080178-14